这篇文章是我学习廖雪峰Python教程时记的笔记,内容框架一致,但内容大部分都只记录了我之前没注意的知识点,其他部分可能有所遗漏。
要提醒自己时常取出复习,书要越读越薄。
Python 基础
数据类型和变量
print()
函数也可以接受多个字符串,用逗号“,”隔开,就可以连成一串输出:
1 | 'The quick brown fox', 'jumps over', 'the lazy dog') print( |
print()
会依次打印每个字符串,遇到逗号“,”会输出一个空格,因此,输出的字符串是这样拼起来的:
Python程序是大小写敏感的 。
Python 数据类型
整数
整数运算永远是精确的(除法难道也是精确的?是的!) 。
浮点数
浮点数运算可能会有四舍五入的误差 。
在Python中,有两种除法,一种除法是/
:
1 | 10 / 3 |
/
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,即使是两个整数恰好整除,结果也是浮点数:
1 | 9 / 3 |
还有一种除法是//
,称为地板除,两个整数的除法仍然是整数:
1 | 10 // 3 |
你没有看错,整数的地板除//
永远是整数,即使除不尽。
无论整数做//
除法还是取余数,结果永远是整数,所以,整数运算结果永远是精确的。
字符串
字符串是以单引号'
或双引号"
括起来的任意文本 。
''
或""
本身只是一种表示方式,不是字符串的一部分 。
如果'
本身也是一个字符,那就可以用""
括起来 。
如果字符串内部既包含'
又包含"
怎么办?可以用转义字符\
来标识,比如:
1 | 'I\'m \"OK\"!' |
转义字符\
可以转义很多字符,比如\n
表示换行,\t
表示制表符,字符\
本身也要转义,所以\\
表示的字符就是\
。
如果字符串里面有很多字符都需要转义,就需要加很多\
,为了简化,Python还允许用r''
表示''
内部的字符串默认不转义。
如果字符串内部有很多换行,用\n
写在一行里不好阅读,为了简化,Python允许用'''...'''
的格式表示多行内容 。
注意...
是提示符,不是代码的一部分 。
布尔值
布尔值和布尔代数的表示完全一致,一个布尔值只有True
、False
两种值 。
布尔值可以用and
、or
和not
运算。
空值
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,用None
表示。
None
不能理解为0
,因为0
是有意义的,而None
是一个特殊的空值。
变量
变量名必须是大小写英文、数字和_
的组合,且不能用数字开头 。
这种变量本身类型不固定的语言称之为动态语言,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言。
静态语言在定义变量时必须指定变量类型,如果赋值的时候类型不匹配,就会报错。
常量
在Python中,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 。
格式化
在Python中,采用的格式化方式和C语言是一致的,用%
实现:
1 | 'Hello, %s' % 'world' |
%
运算符就是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的。
有几个%?
占位符,后面就跟几个变量或者值,顺序要对应好。如果只有一个%?
,括号可以省略 。
常见的占位符有:
占位符 | 替换内容 |
---|---|
%d | 整数 |
%f | 浮点数 |
%s | 字符串 |
%x | 十六进制整数 |
如果不确定应该用什么,%s
永远起作用,它会把任何数据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。
字符串里面的%
是一个普通字符,就需要转义,用%%
来表示一个%
:
1 | 'growth rate: %d%%' % 7 |
format()
另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字符串的format()
方法,它会用传入的参数依次替换字符串内的占位符{0}
、{1}
……,不过这种方式写起来比%要麻烦得多:
1 | 'Hello, {0}, 成绩提升了 {1:.1f}%'.format('小明', 17.125) |
list和tuple
list
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:list。
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,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。
1 | 'Michael', 'Bob', 'Tracy'] classmates = [ |
变量classmates
就是一个list。
可以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,索引是从0
开始的。
要取最后一个元素,除了计算索引位置外,还可以用-1
做索引,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。
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,所以,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:
1 | 'Adam') classmates.append( |
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,比如索引号为1
的位置:
1 | 1, 'Jack') classmates.insert( |
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,用pop()
方法:
1 | classmates.pop() |
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,用pop(i)
方法,其中i
是索引位置:
1 | 1) classmates.pop( |
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,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:
1 | 1] = 'Sarah' classmates[ |
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 。
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,比如:
1 | 'python', 'java', ['asp', 'php'], 'scheme'] s = [ |
如果一个list中一个元素也没有,就是一个空的list,它的长度为0:
1 | L = [] |
tuple
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:tuple。
tuple和list非常类似,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,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:
1 | 'Michael', 'Bob', 'Tracy') classmates = ( |
它没有append(),insert()这样的方法,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,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[0]
,classmates[-1]
,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。
定义一个tuple时,在定义的时候,tuple的元素就必须被确定下来 。
如果要定义一个空的tuple,可以写成()
:
1 | t = () |
但是,要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,如果这么定义:
1 | 1) t = ( |
定义的不是tuple,是1
这个数!这是因为括号()
既可以表示tuple,又可以表示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,这就产生了歧义,因此,Python规定,这种情况下,按小括号进行计算,计算结果自然是1
。
所以,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,
,来消除歧义:
1 | 1,) t = ( |
Python在显示只有1个元素的tuple时,也会加一个逗号,
,以免误解成数学计算意义上的括号。
tuple的每个元素,指向永远不变。即指向'a'
,就不能改成指向'b'
,指向一个list,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对象,但指向的这个list本身是可变的!
条件判断
用elif
做更细致的判断:
1 | age = 3 |
if
判断条件还可以简写,比如写:
1 | if x: |
只要x
是非零数值、非空字符串、非空list等,就判断为True
,否则为False
。
再议 input
用input()
读取用户的输入,程序运行得更有意思:
1 | birth = input('birth: ') |
输入1982
,结果报错:
1 |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 |
这是因为input()
返回的数据类型是str
,str
不能直接和整数比较,必须先把str
转换成整数。Python提供了int()
函数来完成这件事情:
1 | s = input('birth: ') |
循环
for…in循环
Python的循环有两种,一种是for…in循环,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:
1 | names = ['Michael', 'Bob', 'Tracy'] |
for x in ...
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
,然后执行缩进块的语句。
Python提供一个range()
函数,可以生成一个整数序列,再通过list()
函数可以转换为list。比如range(5)
生成的序列是从0开始小于5的整数:
1 | 5)) list(range( |
while循环
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,只要条件满足,就不断循环,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。
比如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,可以用while循环实现:
1 | sum = 0 |
在循环内部变量n
不断自减,直到变为-1
时,不再满足while条件,循环退出。
break
在循环中,break
语句可以提前退出循环。
continue
在循环过程中,可以通过continue
语句,跳过当前的这次循环,直接开始下一次循环。
dict和set
dict
Python内置了字典:dict的支持,dict全称dictionary,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,使用键-值(key-value)存储,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。
用Python写一个dict如下:
1 | 'Michael': 95, 'Bob': 75, 'Tracy': 85} d = { |
这种key-value存储方式,在放进去的时候,必须根据key算出value的存放位置,这样,取的时候才能根据key直接拿到value。
把数据放入dict的方法,除了初始化时指定外,还可以通过key放入:
1 | 'Adam'] = 67 d[ |
由于一个key只能对应一个value,所以,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,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:
1 | 'Jack'] = 90 d[ |
如果key不存在,dict就会报错:
1 | 'Thomas'] d[ |
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,有两种办法,一是通过in
判断key是否存在:
1 | 'Thomas' in d |
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()
方法,如果key不存在,可以返回None
,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:
1 | 'Thomas') d.get( |
注意:返回None
的时候 Python 的交互环境不显示结果。
要删除一个key,用pop(key)
方法,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:
1 | 'Bob') d.pop( |
请务必注意,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。
与list的比较
和list比较,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:
- 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极快,不会随着key的增加而变慢;
- 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,内存浪费多。
而list相反:
- 查找和插入的时间随着元素的增加而增加;
- 占用空间小,浪费内存很少。
所以,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。
注意: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。
在Python中,字符串、整数等都是不可变的,因此,可以放心地作为key。而list是可变的,就不能作为key。
set
set和dict类似,也是一组key的集合,但不存储value。
由于key不能重复,所以,在set中,没有重复的key。
要创建一个set,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:
1 | 1, 2, 3]) s = set([ |
注意,传入的参数[1, 2, 3]
是一个list,而显示的{1, 2, 3}
只是告诉你这个set内部有1,2,3这3个元素,显示的顺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。
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:
1 | 1, 1, 2, 2, 3, 3]) s = set([ |
通过add(key)
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,可以重复添加,但不会有效果:
1 | 4) s.add( |
通过remove(key)
方法可以删除元素:
1 | >>> s.remove(4) |
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,因此,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、并集等操作:
1 | 1, 2, 3]) s1 = set([ |
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,但是,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,所以,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,因为无法判断两个可变对象是否相等,也就无法保证set内部“不会有重复元素”。试试把list放入set,看看是否会报错。
再议不可变对象
str是不变对象,而list是可变对象。
对于不可变对象,比如str,对str进行操作:
1 | 'abc' a = |
要始终牢记的是,a
是变量,而'abc'
才是字符串对象!有些时候,我们经常说,对象a
的内容是'abc'
,但其实是指,a
本身是一个变量,它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才是'abc'
:
1 | ┌───┐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|
当我们调用a.replace('a', 'A')
时,实际上调用方法replace
是作用在字符串对象'abc'
上的,而这个方法虽然名字叫replace
,但却没有改变字符串'abc'
的内容。相反,replace
方法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'Abc'
并返回,用变量b
指向该新字符串,,变量a
仍指向原有的字符串'abc'
,但变量b
却指向新字符串'Abc'
:
1 | ┌───┐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|
所以,对于不变对象来说,调用对象自身的任意方法,也不会改变该对象自身的内容。
这些方法会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,这样,就保证了不可变对象本身永远是不可变的。
函数
函数是最基本的一种代码抽象的方式。
调用函数
数据类型转换
Python内置的常用函数还包括数据类型转换函数,比如int()
函数可以把其他数据类型转换为整数:
1 | '123') int( |
函数名其实就是指向一个函数对象的引用,完全可以把函数名赋给一个变量,相当于给这个函数起了一个“别名”:
1 | # 变量a指向abs函数 a = abs |
定义函数
在Python中,定义一个函数需要确定函数名和参数个数,要使用def
语句,依次写出函数名、括号、括号中的参数和冒号:
,然后,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,函数的返回值用return
语句返回。
函数体内部的语句在执行时,一旦执行到return
时,函数就执行完毕,并将结果返回。
如果没有return
语句,函数执行完毕后也会返回结果,只是结果为None
。return None
可以简写为return
。
如果已经把my_abs()
的函数定义保存为abstest.py
文件了,那么,可以在该文件的当前目录下启动Python解释器,用from abstest import my_abs
来导入my_abs()
函数,注意abstest
是文件名(不含.py
扩展名)。
空函数
如果想定义一个什么也不做的空函数,可以用pass
语句:
1 | def nop(): |
参数检查
数据类型检查可以用内置函数isinstance()
实现:
1 | def my_abs(x): |
返回多个值
比如在游戏中需要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,给出坐标、位移和角度,就可以计算出新的新的坐标:
1 | import math |
然后,我们就可以同时获得返回值:
1 | 100, 100, 60, math.pi / 6) x, y = move( |
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,Python函数返回的仍然是单一值:
1 | >>> r = move(100, 100, 60, math.pi / 6) |
返回值是一个tuple!但在语法上,返回一个tuple可以省略括号,而多个变量可以同时接收一个tuple,按位置赋给对应的值。
所以,Python的函数返回多值其实就是返回一个tuple,但写起来更方便。
函数的参数
位置参数
1 | def power(x): |
对于power(x)
函数,参数x
就是一个位置参数。
可以把power(x)
修改为power(x, n)
,用来计算xn,说干就干:
1 | def power(x, n): |
修改后的power(x, n)
函数有两个参数:x
和n
,这两个参数都是位置参数,调用函数时,传入的两个值按照位置顺序依次赋给参数x
和n
。
默认参数
完全可以把第二个参数n的默认值设定为2:
1 | def power(x, n=2): |
这样,当调用power(5)
时,相当于调用power(5, 2)
。
设置默认参数时,有几点要注意:
一是必选参数在前,默认参数在后,否则Python的解释器会报错(思考一下为什么默认参数不能放在必选参数前面);
二是如何设置默认参数。当函数有多个参数时,把变化大的参数放前面,变化小的参数放后面。变化小的参数就可以作为默认参数。
调用的时候,既可以按顺序提供默认参数,也可以不按顺序提供部分默认参数。当不按顺序提供部分默认参数时,需要把参数名写上。
定义默认参数要牢记一点:默认参数必须指向不变对象!若一定要使用,则需要将默认参数指向None
可变参数
可变参数就是传入的参数个数是可变的,可以是1个、2个到任意个,还可以是0个。
1 | def calc(*numbers): |
在参数前面加了一个*
号。
调用该函数时,可以传入任意个参数,包括0个参数:
1 | 1, 2) calc( |
如果已经有一个list或者tuple,Python允许你在list或tuple前面加一个*
号,把list或tuple的元素变成可变参数传进去:
1 | 1, 2, 3] nums = [ |
*nums
表示把nums
这个list的所有元素作为可变参数传进去。
关键字参数
可变参数允许传入0个或任意个参数,这些可变参数在函数调用时自动组装为一个tuple。
关键字参数允许传入0个或任意个含参数名的参数,这些关键字参数在函数内部自动组装为一个dict。
1 | def person(name, age, **kw): |
函数person
除了必选参数name
和age
外,还接受关键字参数kw
。在调用该函数时,可以只传入必选参数:
1 | 'Michael', 30) person( |
也可以传入任意个数的关键字参数:
1 | 'Adam', 45, gender='M', job='Engineer') person( |
和可变参数类似,也可以先组装出一个dict,然后,把该dict转换为关键字参数传进去:
1 | 'city': 'Beijing', 'job': 'Engineer'} extra = { |
**extra
表示把extra
这个dict的所有key-value用关键字参数传入到函数的**kw
参数,kw
将获得一个dict,注意kw
获得的dict是extra
的一份拷贝,对kw
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函数外的extra
。
命名关键字参数
对于关键字参数,函数的调用者可以传入任意不受限制的关键字参数。
如果要限制关键字参数的名字,就可以用命名关键字参数,例如,只接收city
和job
作为关键字参数。这种方式定义的函数如下:
1 | def person(name, age, *, city, job): |
和关键字参数**kw
不同,命名关键字参数需要一个特殊分隔符*
,*
后面的参数被视为命名关键字参数。
如果函数定义中已经有了一个可变参数,后面跟着的命名关键字参数就不再需要一个特殊分隔符*
了:
1 | def person(name, age, *args, city, job): |
命名关键字参数可以有缺省值,从而简化调用:
1 | def person(name, age, *, city='Beijing', job): |
由于命名关键字参数city
具有默认值,调用时,可不传入city
参数:
1 | 'Jack', 24, job='Engineer') person( |
使用命名关键字参数时,要特别注意,如果没有可变参数,就必须加一个*
作为特殊分隔符。如果缺少*
,Python解释器将无法识别位置参数和命名关键字参数。
参数组合
在Python中定义函数,可以用必选参数、默认参数、可变参数、关键字参数和命名关键字参数组合使用。
但是参数定义的顺序必须是:必选参数、默认参数、可变参数、命名关键字参数和关键字参数。
对于任意函数,都可以通过类似func(*args, **kw)
的形式调用它,无论它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。
递归函数
在函数内部,可以调用其他函数。
如果一个函数在内部调用自身本身,这个函数就是递归函数。
递归函数的优点是定义简单,逻辑清晰。理论上,所有的递归函数都可以写成循环的方式,但循环的逻辑不如递归清晰。
使用递归函数需要注意防止栈溢出。
解决递归调用栈溢出的方法是通过尾递归优化,事实上尾递归和循环的效果是一样的,所以,把循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尾递归函数也是可以的。
尾递归是指,在函数返回的时候,调用自身本身,并且,return语句不能包含表达式。这样,编译器或者解释器就可以把尾递归做优化,使递归本身无论调用多少次,都只占用一个栈帧,不会出现栈溢出的情况。
1 | def fact(n): |
可以看到,return fact_iter(num - 1, num * product)
仅返回递归函数本身,num - 1
和num * product
在函数调用前就会被计算,不影响函数调用。
尾递归调用时,如果做了优化,栈不会增长,因此,无论多少次调用也不会导致栈溢出。
遗憾的是,大多数编程语言没有针对尾递归做优化,Python解释器也没有做优化,所以,即使把上面的fact(n)
函数改成尾递归方式,也会导致栈溢出。
高级特性
切片
对经常取指定索引范围的操作,用循环十分繁琐,因此,Python提供了切片(Slice)操作符,能大大简化这种操作。
一个list如下:
1 | 'Michael', 'Sarah', 'Tracy', 'Bob', 'Jack'] L = [ |
取前3个元素,用一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切片:
1 | 0:3] L[ |
L[0:3]
表示,从索引0
开始取,直到索引3
为止,但不包括索引3
。即索引0
,1
,2
,正好是3个元素。
如果第一个索引是0
,还可以省略:
1 | 3] L[: |
Python支持L[-1]
取倒数第一个元素,也同样支持倒数切片:
1 | -2:] L[ |
记住倒数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-1
。
前10个数,每两个取一个:
1 | 10:2] L[: |
所有数,每5个取一个:
1 | 5] L[:: |
什么都不写,只写[:]
就可以原样复制一个list:
1 | L[:] |
tuple也是一种list,唯一区别是tuple不可变。tuple也可以用切片操作,只是操作的结果仍是tuple:
1 | 0, 1, 2, 3, 4, 5)[:3] ( |
字符串'xxx'
也可以看成是一种list,每个元素就是一个字符。字符串也可以用切片操作,只是操作结果仍是字符串:
1 | 'ABCDEFG'[:3] |
在很多编程语言中,针对字符串提供了很多各种截取函数(例如,substring),其实目的就是对字符串切片。Python没有针对字符串的截取函数,只需要切片一个操作就可以完成。
迭代
通过for
循环来遍历list或tuple,这种遍历我们称为迭代(Iteration)。
在Python中,迭代是通过for ... in
来完成的,不仅可以用在list或tuple上,还可以作用在其他可迭代对象上。
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可迭代对象呢?方法是通过collections模块的Iterable类型判断:
1 |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|
Python内置的enumerate
函数可以把一个list变成索引-元素对,这样就可以在for
循环中同时迭代索引和元素本身:
1 | for i, value in enumerate(['A', 'B', 'C']): |
任何可迭代对象都可以作用于for
循环,包括我们自定义的数据类型,只要符合迭代条件,就可以使用for
循环。
列表生成式
列表生成式即List Comprehensions,是Python内置的非常简单却强大的可以用来创建list的生成式。
举个例子,要生成list 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, 10]
可以用list(range(1, 11))
。
但要生成[1x1, 2x2, 3x3, ..., 10x10]
使用循环太繁琐,而列表生成式则可以用一行语句代替循环生成上面的list:
1 | for x in range(1, 11)] [x * x |
写列表生成式时,把要生成的元素x * x
放到前面,后面跟for
循环,就可以把list创建出来。
for循环后面还可以加上if判断,这样我们就可以筛选出仅偶数的平方:
1 | for x in range(1, 11) if x % 2 == 0] [x * x |
还可以使用两层循环,可以生成全排列:
1 | for m in 'ABC' for n in 'XYZ'] [m + n |
for
循环其实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甚至多个变量,列表生成式也可以使用两个变量来生成list:
1 | 'x': 'A', 'y': 'B', 'z': 'C' } d = { |
最后把一个list中所有的字符串变成小写:
1 | 'Hello', 'World', 'IBM', 'Apple'] L = [ |
生成器
如果列表元素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,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,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。
在Python中,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,称为生成器:generator。
要创建一个generator,有很多种方法。第一种方法很简单,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[]
改成()
,就创建了一个generator:
1 | for x in range(3)] L = [x * x |
创建L
和g
的区别仅在于最外层的[]
和()
,L
是一个list,而g
是一个generator。
通过next()
函数获得generator的下一个返回值:
1 | next(g) |
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,每次调用next(g)
,就计算出g
的下一个元素的值,直到计算到最后一个元素,没有更多的元素时,抛出StopIteration
的错误。
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
循环,因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对象:
1 | for x in range(10)) g = (x * x |
所以,创建了一个generator后,基本上永远不会调用next()
,而是通过for
循环来迭代它,并且不需要关心StopIteration
的错误。
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,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
循环无法实现的时候,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。
例如斐波拉契数列(Fibonacci),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,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:
1 | def fib(max): |
fib
函数实际上是定义了斐波拉契数列的推算规则,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,推算出后续任意的元素,这种逻辑其实非常类似generator。
要把fib
函数变成generator,只需要把print(b)
改为yield b
:
1 | def fib(max): |
这就是定义generator的另一种方法。如果一个函数定义中包含yield
关键字,那么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,而是一个generator:
1 | 6) f = fib( |
generator和函数的执行流程不一样。
函数是顺序执行,遇到return
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。
变成generator的函数,在每次调用next()
的时候执行,遇到yield
语句返回,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yield
语句处继续执行。generator在执行过程中,遇到yield
就中断,下次又继续执行。
同样,把函数改成generator后,基本上不用next()
来获取下一个返回值,而是使用for
循环迭代:
1 | >>> for n in fib(3): |
但是用for
循环调用generator时,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
语句的返回值。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,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
错误,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
的value
中:
1 | 3) g = fib( |
迭代器
可以直接作用于for
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:
-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,如
list
、tuple
、dict
、set
、str
等; - 一类是
generator
,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
的generator function。
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
循环的对象统称为 可迭代对象:Iterable
。
可以使用isinstance()
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ble
对象:
1 |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|
可以被next()
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 迭代器:Iterator
。
可以使用isinstance()
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tor
对象:
1 |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|
生成器都是Iterator
对象,但list
、dict
、str
虽然是Iterable
,却不是Iterator
。
把list
、dict
、str
等Iterable
变成Iterator
可以使用 iter()
函数:
1 | isinstance(iter([]), Iterator) |
Python的Iterator
对象表示的是一个数据流,Iterator对象可以被next()
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数据,直到没有数据时抛出StopIteration
错误。可以把这个数据流看做是一个有序序列,但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长度,只能不断通过next()
函数实现按需计算下一个数据,所以Iterator
的计算是惰性的,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个数据时它才会计算。Iterator
甚至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大的数据流,例如全体自然数。